天干地支年表(天干地支万年历表)
目录导读:
什么叫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窥探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二十四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录载入,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时候的中国人来讲,天干地支之存在,就好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几个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因此这些数字被赋於之义就愈来愈多了。
古代人们(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致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代人们所以就获得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如今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些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效果结果。中国历法蕴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循环往复,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一个月的地支永恒不变,紧接着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1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永恒不变,每一天十二个时辰。
补充典故: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紧接着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乃天干地支的由来。
用天干地支如何算年份
用天干地支是推导年份,是一项复杂的寒暑题。依据历史计时公元1年即对应l号辛酉,公元2年对应2号壬戍……那么,公元前的年代如何办?事实上,公元前的年代就是公元的年代向前推,不过呢没有公元0年.那么,可以很自然地把公元前1年记作“一1”,这可以列出一条特殊的数轴来说明(图1)。接下来由我要用到一个特别重要的数学概念,剩余类的概念。
先看这样一个例子:把钟表的12个数字作为一个集合,那么以外的点数,打比方说说13:00就是指针指向1,15:00就是指针指向3……。13除以12余1,15除以12余3,而因为1和3不能被12整除,余数便是它们本身。这样,可以依照余数的类别,将1和13,3和15各分为一组,一共可以分出12个“剩余类”,它们分别对应着除以12余l、2。3。…11。0的数的集合。受钟点集合总结出的结论启发,从剩余类的概念出发,可以推证,将公元年份除以60,把总结出的60种不一样余数的数字进行分类,便获得了60个集合,即60个不同的干支年所相应的公元年数的集合。因为已把公元1年设为1,由此就可以直接用公元年份除以60,余数为几,相应的号码就是所要求的干支年份了。对于公元前的年份,因为计算所得的余数为—60到—1之间的负整数,又因为没有公元0年,所以负整数余数最终要加上61,才能化为60以内的集合号。打比方说公元12年,即12号壬申,而公元432年除以60余12,自然也是壬申年,公元35年即35号乙未,而公元275年除以60余35,也是乙未年。再用传统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完全正确。再加上号码的多少是与余数的大小一致的,节约了查表的时间,使俺的方法既快速又准确。我们不妨随便抽几个数,公元115年,除以60余55,为55号乙卯,公元前145年,为—145除以60,余—25,化为60以内的集合就是36号,即丙申。公元1278年,除以60余18,为戊寅年,公元前221年,—221÷60,余—4l,化为60以内的集合为20号,庚辰年。经过验算,又全部正确。只是公元前的运算要稍复杂一点,但比起传统方法,仍然简捷。3.建立数学模型——已知干支年份求出公元年份因为干支年实际只有六十个,而公元年却有无穷个。于是,可以画这样一个函数的图象(图2):
由图l可见,一个y(干支)对应着无穷多个x(公元),由图象能够得到x与y的关系:
打比方说说,1号即辛酉年,可以是公元1年、61年、121年、181年……,及公元前60年、前120年、前180年……,至于到底是它们中的哪一年,就要靠历史学家去推算,毕竟六十年的间隔,还是有把握考证出来的,但假如文章有明显的提示,能确定要查的干支年的大体年代范围(不见得非在60年以内,有时超过60年也可以剖析出相应的公元年),就能够进行换算(见下文)。三、应用举例1.已知干支年份求公元年份我国清朝爱国诗人龚自珍有一首著名的《已亥杂诗》(“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过已亥年到底是公元哪一年呢?我先后查阅了《中国历代文选》(人民教导出版社)和《简明文学手册》(内蒙古代人们民出版社),但只看见了龚自珍的生卒年(1791—1841)和“《已亥杂诗》”,但是这已就够了。依据生卒年(1791)计算,被60除后,余51,是51号辛亥,又因为诗人生命只有50年,因而只会遇见一次已亥(39号),从51号往后数的第1个已亥与之相差48(60—5l+39=48),于是,该诗作于诗人48岁,即公元1839年。2.已知公元年份求干支年份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或事件以干支年命名,打比方说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剪掉鞭子。因为组成干支年的字多不怎么常见,因而易遗忘,如果手头没有一张大事年表,这时只要记住年份就行了。戊戌变法是1898年,被60除,余38,即38号戊戌年,用同样的方式方法可
以算出1901年余数为41,应该相应的是辛丑
年,1911年余数为51,相应的是辛亥年。四、论文结论和意义1.这篇小论文是用数学的手段研究历史年代的一种try。我想这几个推算可以告知人们,运用数学工具可以探索更广阔的范畴。2.本文推导的这一个办法比较简单,稍通数学的人就能够使用。它真的可以更好地用于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并且它要比使用传统方法快捷得多。3.用本文推导的纪年换算方法,可以帮助外国朋友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有助于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宣传。
六十甲子纪年法相对公元记年表
六十甲子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
公元记年表年份(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下面的干支表便得干支年纪。假如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干支序号数加60。
例如1929年为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见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一个方法排列下来的。在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年。
干支表如下图:
拓展资料:
六十甲子是中华民族一个古老的发明创造,又称六十花甲子,其最古老的用途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纪年为60年一个周期,纪月为5年一个周期,纪日为60天一个周期,纪时为5天一个周期。
六十甲子也指道家信奉的六十个星宿神_即六十甲子日值日的六十位神。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作为称呼这几个神之名字。
关于干支纪法的发明者到底是谁?固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源头,不过到底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据说,天干地支之发明者是四5000年前上古轩辕时期的大挠氏。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商朝第三0代国王)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或许是那个时候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
依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的建元年号。
参考资料:六十甲子-百度百科
何谓干支纪年法?为啥干支纪年法一轮回是六十年?
何谓干支纪年法?为啥干支纪年法一轮回是六十年?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一起看一看。
干支纪年法许多人一定都明白知道,这是古代人们创造的用以纪年的一种方法,天干与地支相对应,一个一个就组成了干支纪年法中的年份。不过,许多人并不了解天干和地支是怎样相应的,假如用数学的方式方法去计算,那么应该一甲子是120年才对,不过我们看见的却是60年,为啥呢会少了一半?古代人们用的干支纪年法到底是怎样计算的?那六十年去哪了?
咱们国家的干支纪年方式,已经持续了几千年了,相对于其他别的纪年方式,干支纪年法,从甲子开始轮回60年,再次回到甲子年,循环往复,不会出现任何的差错,可见我国古代人们的智力。
这是由于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依据星象来定的,相对于阳历、阴历的纪年,更加加倍的准确。可是你有吗发现,在天干地支纪年中,却从来没有"甲丑年"、"乙寅年"等,你晓得这是为啥吗?
一、天干地支之属性
first of all得从天干地支之属性说起,咱们国家的文化讲究阴阳,所以天干地支,同样也是依照阴阳区划分的。天干中有"甲、丙、戊、庚、壬"属"阳",剩下的"乙、丁、己、辛、癸"属阴。同样的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属"阳",剩余的"丑、卯、巳、未、酉、亥"全部属"阴"。这便是天干地支之阴阳划分,了解了这几个,再去介绍天干地支纪年,就更加清楚了。
二、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的原则就是"阳对阳,阴配阴",就是说用天干之"阳"和地支之"阳"配合,再用天干之"阴"和地支之"阴"像配合,最终形成了这种天干地支之纪年方法。打比方说天干之属阳的"丙",和地支属阳的"辰",组成了丙辰年。不过由天干之属阳的"丙",和地支属阴的"丑",组成的丙丑年,就是不存在的。
假如各位有疑问的话,可以任意依照阴阳去组合,看下能不能组合成"甲丑年"、"丙卯年"、"戊亥年"了。
扩展阅读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从古至今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之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循环往复,循环记录,这便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一年立春换换年。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干支纪年可对历史时间上推下推、顺推逆推,以致无穷。但也确有人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个开辟天地的起点。干支纪年相传来自黄帝时代。实际是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以后。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已用干支纪年。其实也就是说,是岁星纪年,采用岁阳岁阴结合以纪年。岁阳: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岁阴: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如“太初元年,岁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
岁星是颗真实的天体因此用岁星所在纪年,干支预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岁星约85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刘歆提出)。此时,干支纪年亦有使用,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由此知,西汉时期的干支纪年存在与太岁纪年转换的一些混乱。
到东汉时,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在太始二年表面一样。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从此干支纪年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未再混乱。于是,东 *** 以此用干支与岁星纪年对应进行了了前推,以至于有了我们如今的历史年表。
天干地支月份对应表
月份和日子和天干地支是怎样相应的?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天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效果结果。中国历法蕴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循环往复,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一个月的地支永恒不变,紧接着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1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永恒不变,每一天十二个时辰。
1977年月份与天干地支对应表 1977年假如在立春前是丙辰年,立春後是丁巳年
天干地支月份对应表从什么时间开始 从立春开始,小寒结束。
十二天干地支月份是如何看的?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四柱中月份怎么对应天干地支 年月日时对应天干地支之方法是相同的,从甲子开始,六十一个循环。其中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即从寅起一月(立春开始),依次推算二月为卯,三月为辰等。
月的天干地支怎么算 推算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的方式方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又分为5阳干,5阴干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又分为6阳支,6阴支
甲为天干的始,子为地支的始,天干在上,地支在下,甲子相合,乙丑相合,其余顺次相合,就叫“甲子”。古时候就是以甲子来纪年、纪月、纪日。
天干数为十,阴阳相合是五,地支数为十二,阴阳相合是六,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合为六十甲子之数,所以又叫“六十甲子”。
甲子周期表: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算法思想:
甲子组合的规律是按干支原有的顺序,五个阳干与六个阳支相配,五个阴干与六个阴支配,结果便构成了六十个干支(或叫甲子)组合,为甲子一周 。观测上表可以发现,天干与地支之结合是顺序向下进行的,形成一个循环,直到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
有了甲子周期表,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就方便多了。
年干支推算法
中国很早就用干支纪年,并且沿用到现在。有人把第1个甲子年定在公元前2696年,与公元相比较,公元4年的干支正所谓农历甲子年,因而将公元数减去3,再除以60(六十花甲子周期数),剩下的余数,可以 使用六十甲子表序数表查出公元该年的干支。其公式为:
(所求年数-3)/60 = 商。。。余数(年干支序数)
假如余数等于0,则干支序数加上60。
比如:求公元1983年的农历干支年纪:(1983-3)/60 = 30。。。0,则 0+60 = 60(干支序数),查表为癸亥年。
月干支推算法:
年的天干为甲或已时,则正月的天干为丙;
年的天干为乙或庚时,则正月的天干为戊;
年的天干为丙或辛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庚;
年的天干为丁或壬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壬;
年的天干为戊或癸时,则正月的天干为甲。
first of all推算出该年农历正月的天干,其余月份可按天干顺序号类推。该年正月的天干序号的计算为:取公元年份除以5的余数减2后乘以2再减1。当该数为负数时加10
例:求公元1991年(农历辛未年)正月的天干:1991/5=398余1,正月的天干序号数(1-2)X 2-1=-3,因该数是负数则加10得7,即天干序号7总结出农历辛未年正月天干为庚,正月干支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日干支推算法
因为农历月的大小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就使推算农历日期的纪日干支不能用一个简单容易的方法来实现。于是,农历日期的纪日干支相对较好的推算办法是借助于历表
。。。。。。>>
天干地支之月份和时辰怎么计算 干支纪年法
first of all,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10 1 2 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紧接着,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相应的地支。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如:公元1995年
用该年尾数5找出相应的天干为“乙”。
紧接着,用1995除以12得余数是3。
用余数3找出相相应的地支为“亥”。
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子为第1日,乙丑为第2日,丙寅为第3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循环往复,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盯日……到三月初七恰巧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24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怎样通过新年月日时计算对应各自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举例说明为啥?如农历2023年1月21日 直接查万年历就好了啊,假如您真的要算按60甲子去排啊
干支顺序
干支次序表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已巳 7、庚午 8、 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已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二十四。丁亥 25、戊子 26、已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已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已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已卯 53、丙辰 54、丙辰 55、丁巳 56、已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