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以前叫什么(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
目录导读:
周易的全名叫什么?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看法: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着重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作用与影响的《易传》。
《传》蕴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
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有着内在的依据,依照古代人们说法,这种排列反映了世界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以乾坤为首,意味着世界万物开始于天地阴阳,乾为阳,为天;坤为阴,为地。
乾坤之后为屯、蒙,屯、蒙,意味着事物刚一开始,处于蒙味时期。……上经终于坎、离,坎为月,离为日,有光明的意思,象征万物万事活生生地呈现出来。
下经以咸恒为始,象征天地生成万物以后,出现人、家庭、社会,咸为交感的意思。指男女交感,进行婚配。恒,恒久,指夫妇白头到老。
社会形成以后,充满矛盾,一直到最后为既济、未济。既济,指成功,完成。未济预示事物发展无穷无尽,没有终止。《周易》作者力图使《周易》六十四卦排列符合世界进化过程。
不过这种排列而不是唯一的。1973年在湖南长沙市东郊的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写在帛上的《易经》叫帛书《易经》,帛书《易经》排列截然不同于今本《周易》,它是依照八卦相重的原则,把《周易》六十四卦分成八组,叫八宫,六十四卦分属于八宫。
唐人孔颖达曾用“二二相偶,非覆即变”来概括六十四卦卦画排列的特征。
所谓“二二相偶”,是指《周易》六十四卦两两为对,共三十二对,如乾坤为一对,屯蒙为一对,按顺序依次为对。
所谓“非覆即变”,是指《周易》三十二对每一对的卦画不是颠倒,就是相反。覆,颠倒;变,相反,如(屯)倒置为(蒙),(需)倒置为(讼),这是覆。
(乾)与(坤)相反,乾六爻全为阳爻,坤六爻全为阴爻,(颐)与(大过)相反,颐上下为阳爻中间四爻为阴爻,大过上下为阴爻,而中间四爻为阳爻,二者卦画完全相反,这便是变。
《周易》六十四卦三十二对,有二十八对为“覆”,有四对为“变”,即除了乾坤、颐大过、坎离、中孚小过变卦外,其它与对皆为覆卦。
《易经》的全称叫什么?就叫《易经》吗?
《易经》是中国人民文化的精粹,流传了几千年,在一代代学者的努力下易学非但不衰且历久弥新。作者李燕才大如海,经常举办国学讲座弘扬民族文化,而尤其是以易学研究最为突出。九十年代初,李燕先生编著绘制了有史以来第1部《易经画传》,并由赵朴初先生题写书名。作者在多年钻研周易的基础上,故经今译,并配以图画的形式解释译文,加强读者对译文的印象,激发读者钻研周易的兴趣。《易经》全称应是《周易大傅》它包括古时候的《周易》(经)和相关的内容(傅)十个部分,孔子门徙叫作“十翼”。核心内容为《周易》,
为啥易经要叫《周易》
先说结论:《易经》和《周易》不是同一本书!
简单来说:《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经》就是指《周易》!
《传》就是指《易传》,又称为《十翼》(孔子或者其弟子所写)
下面详细说一下:
一、易经形成史
《易经》的发展经历了上古时期、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代三个阶段,时间跨度长达数千年。
上古时期,八卦是由伏羲依据那个时候的天地来核实确定的,此时的八卦我们称为先天八卦;
西周时期,文王行六十四卦(即《封神演义》中为姜太公辅佐的周文王),此时的八卦我们称为“后天八卦”又或者是叫“文王八卦”;
春秋战国时代,孔子为《周易》创作了《易传》(又称《十翼》)。
至此易经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之因此讲形成比较完备的体系,倒不是说文王或者伏羲编写的八卦不完整,而是经过孔子的《十翼》之后,更加方便我们后人的理解。
《汉书-艺文志》说:"人比三贤,天下三世"。三贤是指伏羲、文王及其诸子、孔子。从以上三个阶段可以看出,《易经》不是一个人一次写成的。
除《周易》外,从上古到中古时期,还有两部《易经》,分别为神农氏的《连山易》和黄帝轩辕氏的《归藏易》,但这两部书已基本失传。(另外我本人认为也不可以说完全失传,而是它们都被打散了,散落在了中医、风水等许多门派当中,以后我们会详细举例子说明)
所以,我们此刻看见的《易经》=《周易》+《十翼》。(注意和提防:《十翼》又叫《易传》)
一部书从上古时期的结札到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经过三4000年的酝酿,假如是一坛酒,沉淀了这么长的时间,打开的时刻会是那么的芬芳和厚重!
即便在2000年后的今天,研究《易经》的名人大咖数不胜数(具体参见本人关于学习易经的书籍的相关章节)!
二、孔子十翼
《周易》分为“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这个经常看我文章的应该都明白知道。“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二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卦的具体位置不一样。
当然在实际的运筹使用中二者的使用方法是不同的,什么时间该用“先天八卦”,什么时间该用“后天八卦”,这个是非常需要注意和提防的,我在“怎样把后天八卦排列在手掌中”讲了后天八卦在手掌中的排列组合,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参阅。
那么回到《十翼》中来。何谓《十翼》呢?
说的通俗一点,《十翼》就是孔子读完《周易》以后本人的十篇“读后感”,亦即自己对于周易的一些理解!
有的人讲,既然没有创新的东西,这有啥稀奇的!
这十篇文章不是普通的文章,它用一种更加通俗的语言能够让我们更加快速的理解周易的使用方法。
孔子特别喜欢读《易》,甚至痴迷于《易》,有一个词叫“韦编三绝”,这个成语说的就是孔子翻看周易次数太多,以至于编绑周易的绳子都翻断了好数次!
别人读过《易》,就算读过了,但孔子不同,一口气写了十个"读后感",就是我们此刻看见的《易传》,亦称"十翼"。"翼"之义是"翅膀"、"辅翼"。"十翼"可以理解为孔子对《易传》的全方位讲解,让人们对《易传》的理解更加清晰。
之所以叫"翅膀",是由于这十条就好像羽毛一样,给《周易》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诚然,也有许多人认为《十翼》不是孔子写的,而是他的学生写的,而且是用他之名字写的。
列位读《周易》务必要好好读一下《十翼》,这十篇文章真的太重要。
三、《十翼》给《周易》带来的变化
《十翼》包括彖传、象传、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一共十篇。
《彖传》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对卦辞的总述和对卦辞的解释。
《象传》分为两部分,是对卦象的解释,打比方说坤卦,象辞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是"地"的形象,地的特征是宽厚,圣人通过观察地象来劝诫后人要效法地象以载物容人。
另外,象又分为“大象”与“小象”。《象传》中对每一个卦卦象的解释被称为“大象”。那么什么叫“小象”呢?
经常提到的“小象”就是对卦中每一爻的“爻辞”的解释。
举个例子。
乾卦(䷀),初九的爻辞为:潜龙勿用!
乾卦相应的象辞为:“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它向我们说明了为啥初九就是潜龙勿用呢?是由于“阳在下也”,这几个对爻辞的解释就是“小象”。
《文言传》可以理解为对乾坤二卦的补充解释,而且只解释了乾坤二卦,其他62卦没有。由于乾坤是"易之门户",所以圣人才会对此特别注释。
《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是对《周易》思想的整体阐述,包括对《易》起源的追溯,以及对《易》理论的深入探讨,可谓是孔子对《易》思想的报告。它是研究《易经》的人必读之作,本人也经常引用书中的文字来解释很多基础知识,其重要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说卦传》,"八卦"卦象的产生,以及八卦“象”的解读,也暗示了对八卦的理解和八卦内涵的解读,可谓是第1部"卦象大全"。
《序卦传》是解释六十四卦的顺序排列,告知人们为啥六十四卦为啥要按这个顺序排列。如:“物生必蒙,故授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解释了为啥屯卦之后是蒙卦。
《杂卦传》是对六十四卦含义的高度概括,揭示了每一卦的主要特点,如"乾刚柔坤,师忧比乐"等。
这十篇文章中,有五篇是单独成章的,即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其他五篇则与《周易》放在一起来解读。
《周易》一书中每一卦的结构是在开头只包括:卦名、卦辞、爻辞三部分。孔子作"十翼"后,为每一卦添加了“彖辞与象辞”。
在象辞中,第1,包括对卦象的解释;第2也包括对每个卦中爻的解释,叫作大象,小象。我们举个例子,如下图,"乾卦"结构。
现行的《易经》书籍,每一个卦的结构都是仿照这个,打比方说师卦,按卦名、卦辞、彖辞、大象辞、爻辞、小象辞,按照这种结构进行显示。
这时,我想起了孔子的一句名言。"敬鬼神而远之"。孔子没有说不相信鬼神,只说“敬而远之”,并且对《易经》情有独钟,这足以说明《易经》固然有"占卜"的功能,但它而不是!
我们把易学的架构搞清楚,我们就会清楚明白,孔子为啥对易经如此痴迷。
四、易经四维空间
易学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理、象、数、占",它又称易学的四大功能。
“理”是自然之理、事物之理、万物变化之理,也是长幼尊卑之理、刚柔相济之理、静动之理,《周易》经文给人的启示就是注重这一点。
"象"为卦、爻与万物相应之象。
"数"为数学方法,模拟事物的变化规律和联系。
"理象数"是核心,"占"是"理象数"的综合应用。"理"与"象"更像是事物的一体两面,一面是"理",一面是"象"。我一再强调:"理是物之骨,象是物之肉,物无骨不立,骨无肉不丰"。不管运用怎样的"卦",都不能离开"理"而只看"象","理"与"象"是一致的,不能忽略任何一面。
《系辞》曰:“古者包栖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之前文章说过,“卦者,挂也”!在没有文字之前,古代人们是通过八卦来传达消息的,这个传递载体就是卦象。世间万物皆有属于本人的象,《易经》是把万物的形象高度概括为八卦,亦即万物类象。
《易经》的应用就是将"万物之象"化为"易",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但这只是第1层,从此以后就要到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
《易经》中的"数"在当今社会科学应用中已经证明了它的实用价值。在当今的数字时代,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图像和文字转化为可以存储、接收和发送的数字信息。
而且易经同样也蕴含了图像与数字之间的应用关系。如: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等,也属于数的范围。所谓“数以征象”,“象以定数”,象与数实为一体,不可分割。
五、易学应用的分类
大都人学习《易》是由于对传统文化有兴趣,但更加的多的时刻也是想学习一些"占卜"。固然《易经》不但仅是用来占卜的,但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占卜来学习《易经》,关于这几个我们都会详细开辟章节来解读。
为啥易经要叫《周易》?
《周易》是一部我国古哲学书籍,也称易经,简称易,“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另有说“周”是“周普”之义,即无所不备,循环往复。也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还有人根据《史记》的记录载入“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所以叫《周易》。
“易”一说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一说,在西周,易即雅乐,是执政者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还有说,日月为易,象征阴阳,揭示阴阳循环交替之理。
另外,易也有“道”之义,含有日出、占卜、变易、变化、交易、恒常的真理。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此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
易经的精髓
其实也就是说精髓都是自己感悟出来的。总之,任何人感悟的区别,那么你说理解的精髓也是不同。
易经的精髓一句话概括
《易经》的精髓就是:“观察自然,学习自然,一切个人行为都要符合自然规律”。
《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由于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并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本条目讨论宽泛的易经,既包括《易经》和《易传》在内;在古籍里仅提到名字的“连山”、“归藏”(不管是否事实存在)则不予讨论。
更多阅读
《易经》是一本古时候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书,指点人们始终师法自然,辨清事物阴和阳两种性质 ,正确运用事物的因果关系立足于社会。 古时候,尤其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文化遗产遭到空前破坏,然后是社会动荡,后世统治者又进行愚民政策。
从其诞生的初动机,最初目的,最初意义上讲,《易经》无疑是部占筮书。也是古时候的一部预测推算学著作。它是累积很多圣人及筮官的思想、经验而成的。
人类在任何历史阶段,面对人类自己一身活着的重大问题,都要解决对自然界现象变化的预测推算;同时,在社会斗争中,为了实现自己一身利益,也要预测推算社会的变易;再同时,人生的各种关头,皆有各种吉凶利害需要预测推算;这一切预测推算的需要就哺育了最初的预测推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