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给人的启示(周易思想对人生的启示)
目录导读:
在易中天看来《易经》给我们带过来了什么启示?
在易中天看来,《易经》给我们的启示是
《易经》的智力,强调“有意义的偶然”,就是所有偶然发生的事,都不是那种碰巧,而是有意义的。其实也就是说人生里面,许多事情都是开始看起来是偶然的,后来发现,那个偶然决定了你毕生,对你毕生的改变有很大的作用与影响。
《易经》可以有占卦的部分,不过用两句话来说:第1,占卦不只是算命。第2,《易经》不只是占卦。由于《易经》在我国古代是一个思想智慧的源泉,我们讲十三经,最古的就是《易经》。在年代上也好,在智慧的深刻程度来说也好,都是我们的起源。
《周易》对当代人的活法有何启示?
《周易》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咱们国家的文化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作用与影响。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着重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作为占卜之用。《传》蕴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
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论理根源,是古时候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为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范畴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作用与影响。
《易经》对后世作用与影响:
1。《周易》不但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重大作用与影响,而且对各个学科发展都发生了作用。《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小序》中说:“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音员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
2。正如国学大师、新儒家开山鼻祖师熊十力所言“:中国一切学术思想,其根源都在《大易》,此是智慧的大宝藏。”
上面的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周易
周易读后感1000字
周易读后感1000字
周易读后感1000字,阅读可以滋润人的心灵,碎片化阅读剥夺了我们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的能力,浸润着文学长大的人都谈吐不凡,阅读是旱季的春雨,看看周易读后感1000字,动手写出本人的感悟吧。
周易读后感1000字1
以前只是听说过《周易》,有的人讲它是用以算命的,也有的说计算机的发明缘于《周易》的思想,反正在我心目中《周易》是深奥的,是很玄的学问。近日聆听了《周易》的精彩讲解,感触颇深,也对《周易》有了初步的了解。
《周易》的确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周易中哲学思想也尤能给人以启迪,“满招损,谦受益”、“祸福气因”、“过刚则折、以柔济刚”等哲学思想读后感想颇多,特别是其中“祸福气因”辩证思维对俺有很大启发。
想起我一朋友发生的事情,觉得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应往往思考这一道理,居安思危,困难的时刻也要充满希望。我有一友,住在一县城,家庭条件很好,家有别墅、轿车,拥有娇妻和可爱的儿子,工作条件很好,收入不错。我友也好交往,有许多朋友,经常相聚,生活很有滋味。不过俺这个朋友也有弱点,就是平时经常与朋友在一起饮酒,往往喝醉,酒后还喜欢开车。我也往往劝诫,但收效不大。
去年年根,我友酒后驾车出事,致人死亡,被刑事扣押,后赔偿20余万元才免去牢狱之灾。事故后,我友往往自责,闭门不出。但经多位朋友劝导,人生之路很长,遇见磨难后还应振作,不能就此沉沦,我友才一步步走出这段灰暗日子,但此事带来的作用与影响可能毕生中也很难忘怀。
正如《周易》中展现的“祸福气因”思想,人在顺境时要慎重考虑今后还会面临的困难,否则,“乐不思蜀”,真的遇见困境时可能就难以承受了。我友在平时就犯了这个错误,人活太好了,太顺了,未能居安思危,结果呢,就出了如此的事故,于已于人都是非常大的创伤。我友在困境时,开始也灰心丧气,此时也应理解《周易》的“祸福气因”的哲学思想,应对未来存有希望,切记不能就此不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假如我友在今后人生之路上能谨记教训,可能会有更好的活法。
《周易》的确是一本天书,深奥难懂,但领会其中做人做事的思想,会终生受益。用心学习,用心领会,从《周易》中寻找人生的道理,用《周易》的哲学思维指导工作和生活,人生之路可能会平坦很多。我在以后也将更加的多的学习《周易》,也希望更加的多的人了解《周易》。
周易读后感1000字2
《易经》长久以来被看作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是万经之首,《易经》读后感。它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很多人都对其充满了好奇心。种种感情,我阅读了。
其实也就是说,我并非直接阅读的《易经》,我文言文水平较差,我阅读的是曾仕强教授对《易经》的解析,间接阅读了《易经》。曾仕强教授是的著名学者,也是我非常关注的学者。感触颇多,其中《胡雪岩的启示》尤甚。
这次阅读曾教授的解析,认为看法都比较符合自然辩证法的!此刻,很多人对易经有不少误解,诚然,更加的多的人是对易经不清楚,尽管他们血液中有着易经的基因!
《易经》告知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一样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不可分离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固然是曲折的,不过俺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务 必要受,该喝的蜜你务 必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书中提到,全球性中国人的脑筋最好,最活,由于中国人最明 白变通其实也就是说,自然辩证法相当大的程度上也在讲变通。好中有坏,坏中有好,不好不坏,不坏不好,由坏变好,由好变坏,反反复复,无穷尽也。
都说是外国人提出来的自然辩证法,其实也就是说不是的,也有人觉得是近代我们中国处处落后,又不求进取造成的这种念头。其实也就是说,《易经》它蕴含了全球性最有利的辩证法,而且它的提出比外国早了好几千年,而且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易经不光是辩证法,它是一个系统,一个有机的系统,一个全球性最大的系统,比当今的互联网系统还要大,互联网的发明归根到底也是与《易经》有关系的。
《易经》中有的道理是深刻的。,亘古不变的。易经说宇宙万物归根究竟是由两种因素构成的:阴,阳。仔细想想,它的高明简直超出人类智慧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愈来愈接近的证明这一点,从大家都清楚原子是可分的开始,就已经往这个方向迈步了。由于没有啥实在的东西是物理不可分的,分到最后是什么呢?就是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生万物!
什么叫知识?知识是会被时间否定的东西。
什么叫智慧?智慧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
外国人做的东西,从根本上说他们追求的是知识,所以,他们有那样多的专利知识产权。
我们的祖先,他们是永久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他们追求的是智慧,从根本上说,我们的祖先注重和重视的智力,他们不怎么注重和重视知识。最开始说的读书,事实上指的是明理,读书读的是道理,道理是与智慧相关的东西。然不过现在,读书是去学知识,学一些谁也不晓得能不能用,对不对的东西,尤其受西方文化的作用与影响,读书早业已不再是它最初之寓意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周易读后感1000字3
《周易》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全球性都在研究与讨论。这本书包罗万象,天文,历史,军事,哲学等等皆有涉及,就象我们此刻也有许多人在研究《红楼梦》一样,世界观不同,造成研究结果的区别。我不是这一方面的专业人士,谈不上研究,不过书中的文字与哲理,我觉得是很值得我们一看和把玩的。
古代人们云:不看《周易》,不能为将相,这话自有一定的道理和根据。纵观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几个谋略家,象姜太公、张良、诸葛亮,包括近代伟大的人,这几个人对《周易》皆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
我看《周易》,固然没有看懂什么,也感悟到了其中有些为人的道理。象书中第1卦,“乾”卦,乾为天,说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强不息”,这是告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终,不要半途而废;还说‘潜龙勿用’是说万事不要强出头,能办的就办,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一定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释就是说,qiang大出头鸟。包括古代说皇上是“九五之尊”,这是对乾卦第5爻(发音:遥)的汇总和概括,爻辞“飞龙在天”,因此用这个来形容皇上。
“坤”卦,坤为地,是要我们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载物”。这是教我们做人要有博大和广泛的胸怀,做人不要斤斤计较;“恒”卦,孔子在《周易》的系辞中说“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这是教大家都清楚,如何做一对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恒”;“姤”卦,一阴五阳,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说,这不是正配。卦中一说女人的不安分,二使俺们“勿娶此女”;还有“否极泰来”这个成语,也是来自源于《周易》;《周易》里有“否卦”和“泰”卦。是说世间的事物“不能终否”,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往好的方面转化。“阴极必反,阳极必至”的道理,是告知我们,任何事只要持之以恒,就有成功的希望。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事物的量变,必然要达到质的变化。对于做人或做事来讲,都要掌握“度”之寓意,万事都不要过“度”,过“度”后,务必要引起反方向的变化。
《周易》的启示:怎样的人能拥有“吉利”的人生?
中国人逢年过节,总要相互讲讲祝福的话,最常用到的一个词就是“吉星高照”。吉、利这两个字,在《周易》里用得许多。所谓“吉”,是指一自个的运势与运气良好,与“凶”相对。“利”则可理解为“适于去做”,是在告知人们怎样行动。良好的运势与运气,加上正确的行动方法,人生岂有不吉利之理?
那么,到底怎样的人能拥有“吉利”的人生呢?以下是《周易》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易传·坤文言》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人毕生下来,就不可避开地带有家庭的印记。可以在家风良好的家庭里成长,是一个人最大的福相。就好像长在肥沃土壤里的禾苗,在同样的阳光、雨露滋润下,自然长得更加挺拔、饱满。善与不善,是靠“积”的,得历经岁月的沉淀、发酵。继承、发扬良好的“家风”,等于给未来的自己和子孙后代种下福田,吉利双全。
《周易》是一部讲变化的书,《周易·系辞下》说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又说 “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周易·泰卦》九三爻的爻辞则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说的不外乎是一个“变”字。
人生没有永久的逆境和顺境,明 白以变化的眼光看待周围的world世界,看待本人的人生,你就不会太在意眼跟前的贫富荣辱。心态好了,好运自不然就来了。
《周易·益卦》象辞说:“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人都是在犯错、知错、改错的循环中成长起来的,错误既可以毁了一个人,也能成为其进步的阶梯,重点在于自己怎样选择。所以《论语》才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亡羊补牢,羊还是会愈来愈多的,优秀的人都明 白这个道理。
《周易·解卦》上六爻的爻辞说 “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周易·系辞上》阐释说: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所谓“待时而动”,绝不是守株待兔式地耗费光阴,而是以“藏器于身”为前提,即不断修炼本人的才干和品德,一旦时机成熟,就果断出手,手到擒来。一个人光有本事是不够的,还要有觉察先机的眼光,这样才可可以成为人生赢家。
在《周易》六十四卦中,谦卦是唯一的六爻非吉则利的一个卦。地山谦,其卦象是地在上而山在下。
山本在高处,风光无限,却又高而能下,活得平实、谦卑。古往今来,多少人曾经走上人生巅峰,却由于忽视了这个“谦”字,结果以惨败收场。所以谦卦初六爻象辞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对于那些自以为是、不知收敛的人,这是一个绝好的警示。
老话说“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你是怎样的人,就会拥有啥样的人生。想拥有吉利的人生,先要问问自己能不能配得上,这便是《周易》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易经教给我们什么智慧?
当今社会,关于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才能走向成功人生的方式方法论实在太多,更甚者会有人专门花大价钱去学习。
其实也就是说,古老的智力典籍《易经》早就将俺们人生方方面面的道理都讲清楚了,真的可以“一通百通”。
今天,我们共享《易经》给我们的4条智慧启示,期望转变你的思维,让你的人生无往不利。
1、用九用六,刚柔并济
在《易经》里面,凡是用“—”(阳爻)预示的,代表用九,凡是用“- -”(阴爻)预示的,就代表用六。
用九阳刚,代表创造的力量;用六阴柔,代表配合的力量。
整本《易经》就是在讲用九跟用六的变化及智慧。一个人假如能灵活领悟这种智慧,待人接物就能圆融无碍。
根据九六,刚柔的变化,全地球的人可以分为四种。
第1种人是应该刚的时刻他柔,应该柔的时刻他又刚,这样的人处处碰壁。
第2种人是无论别人怎么样,他就是要刚到底,硬到底。这种人,就叫刚才(钢材)。而且这样的人经常英年早逝,由于环境不许可他这样。
第3种人是自始至终柔到底,那么这样就太软弱了。
第4种人是能刚能柔,该刚则刚,该柔则柔的人。
在这四种人里面,我们最心爱的,就是刚柔并济的类型人。
该硬的时刻,比谁都硬;该柔的时刻,比谁都柔。这才是真正明 白用九、用六深意的人。
所以,在我们的待人接物当中,需要有如此的思维,就是该用九的时刻,就要用九;该用六的时刻,再用六。
任何人都要训练自己如此的素质:该我下决心的时刻,俺就当仁不让;该我配合的时刻,我听从人家的,不耍个性,全力配合。
当一个人能够刚柔并济,调整得很适合的时候,不管做人,还是处事,皆能走得长远,无往不利。
2、元亨利贞,无往不利
《易经》中,不管是卦辞、爻辞,经常有四个字出现,这四个字就是元亨利贞,被孔子称为“四德”。
一个人具备“元亨利贞”的智力,不管人生还是事业,就能实现良性循环,不断做大、做强、做久。
何谓元亨利贞呢?在《易经·文言传》中,孔子解释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元者,善之长也”,意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让自己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样才对得起老天给我们的这一口气。
“亨者,嘉之会也”,意思是,每一个人要各尽所能,而又各取所需,不要当乡愿,不要过分,不要不知满足。
“利者,义之和也”,意思是,假如利能够很合理,大家就比较和谐,特别是中国人,合理的就口服心服。不合理的,表面上也许不敢、不方便或者不能同意说什么,不过心里有数,到时候就找你麻烦。
“贞者,事之干也”,贞就是正之义,经得起利的考验的人就叫贞。所以,贞就是不仅自己很正直,也会替别人想,外圆内方,到哪里都受欢迎。
更难能可贵的是,元亨利贞是周而复始,不断向前发展的。
一开始是小规模的,元、亨、利,通过了贞的考验,下次贞下起元,元就会做大,亨、利、贞也就更大。紧接着一圈一圈不断壮大,整个人生、整个事业就会大展宏图。
3、既济未济,危机危难与信心并存
《易经》六十四卦最后两个卦,前面是既济,最后是未济。
请问大家,为啥不是先未济,再既济?
这是《易经》非常非常高明的地方。告知我们,成功是失败之母,失败也是成功之母,这称之为互相互相。
《易经》总是给我们警示的并 且,也透过各式途径给我们希望。
此一时彼一时,做人不但要居安思危,更要永葆信心。
当你成功的时刻,要分外小心提防,由于后面那一关是很难过的。当你失败的时刻,不要泄气,由于还不错卷土重来。
此刻可怕的是,许多人自以给自己成功了,简直不得了,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到后面你就知道了。
有一个人,实属不易从美国拿个博士学位回来,最有前途了。谁也不料,大家一起出去登山,前面那个草是虚的,他一脚踩下去,一刹那么这样就没有了。
为啥几个人一起去,别人都没有如此?就是由于他不知天高地厚:我是美国的博士,锦绣前程,洋洋得意。
结果就没有了。
老天是公正的,可是它不公平,断然不会公平。你自作自受,他怎么公平?记住,只有公正,没有可能公平。个人要走自个的路,个人要替自己负责。
《易经》既济、未济也提醒我们,人生的结局但是是不了了之。可见结果怎样,事实上而不是非常重要。
孔子告知我们“尽人事,听天命”,人生在世,凡是应该做的,就要尽最大力量去做,不能由于担心最终,便无所作为,那才是虚度光阴,毫无长进。
4、上止正,做人要顶天立地
《易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它讲的待人接物的道理,可以 使用三个字来概括:上、止、正。
| 第1个字:上。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毕生都不要忘记,要不停地求上进。这个上进,就是往上梁的方向去迈进。
我们中国人没有一个不从小时候就求上进,全球性找未到像我们一样,无论到哪里都是求上进的。
| 第2个字:止。
“上”,经常要加一个竖,就是“止”,适可而止。
任何事情在求上进的过程中,都要适可而止。这个止十分重要,由于止不住冲过头,那么这样就完了。
什么叫止?其实也就是说很简单,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 第3个字:正。
止中有上,上中有止,紧接着终结就是一个“正”字。
这个正就称之为道。我们说一个人很上道,就是从上到道。不过这当中经常会出差错,会走上偏道,因此要及时调整,不断拉回来,这就叫人生。
上、止、正,这3个字,都只差一点点而已,一个上加一竖就变止,止上面再加一横就叫正。
凡是中国字,有上面一横下面一横的,都告知我们,上面那一横称之为顶天,下面这一横称之为立地。
我们中国人今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成为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人。
读《易经》能告知我们什么?
大家都清楚,古代的读书人以“四书五经”为基准来获得知识和修身养性,以达到传统道德的自我完善。这“四书五经”具体是指哪些内容?对俺们今天的人来说,到底有多大用处?此刻,俺们是可以来作一些探讨。
古代说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几个都是延续了几千年的经典,是还是不是就过时无用了呢?回答是否定的。这几个书固然有封建文化的糟粕在里面,但主流是好的,除了少数“糟粕”,剩下的就是“精华”了。自古以来能用,将来仍然有用。
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要求我们在对待封建文化和外来文化时,不能全部照搬,只能选择性地吸收一些“有用”的东西,归纳起来,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怎样去选?怎样去用?即是一个辨别真伪、联系实际、得到感悟的过程,紧接着运用于生活、生产实践,去指导我们正确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以免走更加的多的弯路。归纳起来,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或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书五经”这几个典籍,不是写成之后就被奉为了经典,而是在中国这块古老大地上流传了1000多年后,才被一个叫朱熹的人确定为经典。那是咱们国家的南宋时代,哲学家朱熹以“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为目的,对我国古代流传深远作用与影响力巨大无比的典籍经过严格筛选,发现这几个书籍是“修身养性”的顶峰之作,由此就把它确定为“经书”。
总之,从南宋时代起,封建社会所要求的读书人,应该从孩童时候起,先通过《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进行基础教育,紧接着才能逐步进入“四书五经”的高档教育。
在“四书五经”中,有一种书有些特别,几千年来,有人一直将其作为“奇书”,甚至用它来占卜吉凶,预测推算未来,而且据说还很“灵验”。这本书就是《周易》,也被称作《易》或《易经》。此刻,咱们就来谈谈《易经》。
《易经》中的“易”,是“变”之义。在“四书五经”中,这本书有些特殊,要读明白它,可能要费很大劲。由于在原著上,有许多字、词,晦涩难懂,这不是古代人们故弄玄虚,是由于上古的语言,就是这种风格,像《尚书》,也是这个特点。
《易经》里的文句,晦涩难懂,是以下几个方面的缘故造成。第1,古代人们的语言习惯和今人不一样,它跳跃性大,字与字之间,词与词之间,乃自句与句之间,省略了许多。要读明白它,需要上下文逻辑推理,再填充适合的内容。第2,古代人们有古代人们之义,今人按今人之义去理解,显然不通。这是古今词义的差别造成。有的词之义已经扩大,有的已经缩小,有的已经转移,亦即不是那个意思了。第3,年代久远,那时没有印刷的先进技术,一本书全靠手写传抄,这其间难免抄错。一旦遇见这样的状况,就更难读明白了。
那如何才能解决“读明白”这个问题呢?作者本人是这样想的,只有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去加以理解,可能才会收到“一本万利”的作用。总之,在别人讲《易经》时,也不妨去听听,明 白了一些基本的原理后,再去理解原文的词句,可能就不难了,而且学有所得,是完全可能实现“读明白”这个目标的。
《易经》原本是一本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哲学典籍。相传是6000年前的伏羲氏所著,当然这只是“相传”。认真考究起来,这有些不真实,由于那时中国还没有像样的文字呢。但《易经》成书于周代,那是肯定的,传说是周文王姬昌所著,故而又称《周易》。即便这样,也是很模糊,由于周朝就有八百年。故而又留下传说,春秋末年,此书经过了老子和孔子参与编定,由于里面的内容,道家的“对立统一”,儒家的“中庸调和”,皆有所展现。
其实也就是说,一本“奇书”,它之所以“奇”,或许不是一自个的智慧。依据实际生活存在的可能性,它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且这个集体里的人还不是同一时代的人。这可以从《易经》传到了汉代就分为了两派可以看出。到了汉代,有人就把《易经》发展壮大成了一本“占卜”的书。于是,从汉代起,《易经》就分成了两大系列,一个是哲学研究,一个是占卜算卦。
那么,《易经》里究竟说了些什么?居然能让它如此神奇。其实也就是说,《易经》最初不是用于“占卜”,而是用于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以及遇事如何“应变”的规律汇总。《易经》的“易”,就是“变”之义。
《易经》发现,世界是处于“正反”两个方面结合的平衡体。这“正反”两方面,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假如有谁破坏了这个“平衡”,就会发生“裂变”,但“裂变”却是暂时的,过了一定的时间后,又会回到“平衡”。
《易经》认为,整个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并 且,也不但仅是“运动“,而是变化的。也不但仅是“变化”,而是发展的。所以,这个回到“平衡”,当然不是原来的平衡了,而是新的“平衡”。这和几千年后从西方传播过来的黑格尔辩证法哲学,几乎是“不谋而合”。显然,《易经》最开始是站在朴素唯物主义的立场看问题的。
说具体一点,《易经》就是研究世界从“阴阳”调和的平衡状态在受到外来因素的作用与影响下,显现了不平衡现象,过了一定的时间或条件,其内在一系列因素又重新组合,让它形成一种新的“平衡状态”。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间会出现几次反复,或反反复复好几次,但最终会重新达到“平衡”。
《易经》的中心是一个“变”字。易经,可以叫“变经”。它认为,全地球万事万物,不是静止不动,而是在不断的变化着。怎么变化?它认为,是“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六十四卦”。《易经》里看到的那个图,有人把它叫“太极图”或“八卦图”,就是依照这个意思体现给当世之人的。
极,是“极限”之义,就是事物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状态。仪,是事物呈现的表面状态;象,是事物在大范围中的状态;卦,是事物在小范围中的状态。
“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六十四卦”此句话之义,是既从事物存在的源泉、走向、顶点的“纵”的方向去衡量(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变化的过程,又从事物存在所表现的状态分类分层的“横”的方向去衡量(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六十四卦)变化过程。
这里面有一个字需要小心,那么这样就是“演”。为啥从八卦到六十四卦,不叫“生”,而叫“演”。这便是和易经的“易”有很大关系了。所谓“演”,就是“变”。依据“变”的规律,还不错从六十四卦继续“演”下去,形成一根数字链条,即:128—256—512—10二十四,……其实也就是说,今天的电脑、云盘,就是依照这个规律去构建其单位容量的。总之,那个“太极图”或“八卦图”,我们看到的只是它起源的那部分,往下面可以是“无限延伸”。这一延伸,也就包罗了世界万象。
极,即是一个存在状态的“度”,或者说是所有事物存在的极限范围。“从无极到有极,从有极到太极”是说,事物存在的过程不是不变的,而是从一个“由无到有,由有到盛”的过程。太,就是到达“顶峰”之义。当到达“顶峰”后,就会发生“质”的裂变,紧接着又从“无到有再到太”,循环往复,但不是简单容易的循环,而是台阶式,波浪式或螺旋式。显然,这是一个曲折的“纵”的演变过程。
“极生两仪”之义是说,在每一个“极”中,有两种因素在操纵“变”的过程,它们是一对“冤家”,一旦碰见,就会爆发出火花,产生出能量。原来它们的性质不同,而且恰恰相反,一旦组合,就会“打架”,这样一个新的系统就“动”起来了。原来,它们一组合,就成了制造“变化”的原动力了。
这两种互为矛盾的因素,一直是让“变化”启动的原动力,一旦组合起来,就会“无中生有”、“有中催盛”,最后到“太”的顶峰。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完全处于“活跃”状态,谁也不闲着。当它们力量均衡时,事物就处于一种安定状态。当它们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时,事物就处于动荡不定、风雨飘摇,甚至摧枯拉朽的状态。
这两种对立的因素,《易经》里把它叫“阴”和“阳”。《易经》认为,事物的构成,就是阴阳的结合,而且成为一切变化的原动力。全地球任何事物、任何现象从无到有到“太”的过程,都是由这两种因素的结合造成的。而且在长期实践中发现,一旦有一种力量能把这两种因素进行调节,就会获得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读《易经》的目的,就是为了有这个感悟,紧接着在生活、生产实践中“为我所用”。
关于“阴阳结合”,那个“太极图”已经很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就是居于中心点的那个黑白交汇的“圆”。不知大家在看见这个“圆”时,其初步印象怎样?可能认为,既然已经是一个“饼子”要平分,就应该在中间画一根平直的线,又何必绕一个弯子,让它变成奇形怪状,使两个半圆都不完美呢?
其实也就是说,这正所谓此图的高明之处。它说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平坦的直线,而是不平坦的曲线。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阴”和“阳”两种东西,都是一个不完美的“单身”,只有当相互拼凑组合,才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更其重要的还有一点,阴阳的结合不是简单容易的拼凑,而是相互渗透,紧接着生成一种新的存在状态。我们今天的world世界,莫非不是这样吗?
整个“太极图”所表现之寓意,就是在“阴阳结合”下,世界从“无”到”有”,再从“有”到“太有”,紧接着演成为了现在咱们所见到的丰富多彩的world世界!中心点“阴阳结合”之义,象征着全地球的一切事物,都是这样结合而来的。假如缺了里边 的一种,都不能构成新的事物,断然不会有今天的world世界。
所以,“阴阳怎样结合”以及“阴阳怎样调和”如此问题,应该是《易经》钻石的主题,也是人类生存智慧的一门学问。只要我们读明白《易经》中的“阴阳结合”原理,把握好“阴阳结合”的时机,调节好“阴阳结合”的平衡,就会在遇见困难时,在新的方向为俺们寻找开启通向成功的大门。
随笔